这个"实验室"五年带动300亿元产值

  • 2025-07-27 14:44:07
  • 757

在控制屏上轻轻输入“行进中国”字样,点击“执行”,刹那间,一束肉眼难辨的激光精准“穿透”玻璃表面,在其内部游走;短短几秒钟,便雕刻出清晰纹路,表面却毫无痕迹……走进福州高新区闽都创新实验室,这一场景令人惊叹。

这束激光,源自任策团队自主研发的百瓦级皮秒激光器,其切割精度可达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它也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

高精度激光器作为“工业母机”的核心部件,在新型显示制成、绿色能源产业等领域广泛应用。百瓦级皮秒激光器开发团队负责人任策指着运行中的设备说,“如今,我们自主研发的设备稳定性超过进口产品,且具备了年产300台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这份底气,来自闽都创新实验室独特的创新土壤和机制保障,让任策团队如鱼得水,将构想变为现实。

不同于传统实验室,闽都创新实验室从诞生之初,就带着鲜明的“产业基因”。2019年9月,闽都创新实验室作为福建首批省级创新实验室之一获批成立,超前布局战略性先进光电材料、新型照明与显示、高速通信与感知三大方向,目标直指光电信息产业自主可控。

传统科研机构与产业需求之间常存“鸿沟”,闽都创新实验室勇探新路。瞄准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需要,实验室通过“成果转化直通车”“揭榜挂帅”“赛马”等行动,将人才、科技等要素送入企业,将资本、产业等要素接入实验室。

任策正是以“揭榜挂帅”的方式被引进的高端人才。“当时实验室不仅承诺给予研发团队充分自主权,还能帮助我们对接福州光电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回想起2022年毅然辞去外企职务,选择加入实验室,任策直言当初的决定非常明智。

谈及初衷,任策说,在企业研发体系里,受限于短期市场目标,难以深耕激光领域核心技术,更无力长期投入颠覆性技术攻关。而闽都创新实验室“团队引进+项目落地”的引才模式,以及“科研—转化—产业”的闭环机制,与自己所具备的产业经验和技术攻坚能力高度契合。

在实验室的支持下,任策组建起一支精干的开发团队,全力投入国产皮秒激光器的研发攻关。短短两年时间,团队就相继攻克了激光内环境管理、智能脉冲控制、激光脉冲纯化等关键技术,开发出百瓦级皮秒激光器产品。

研发成功只是起点。结合市场需求,实验室还对具有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深度孵化。2024年7月,以该核心技术为依托的福建步锐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向上对接晶体材料企业,向下对接新能源锂电池等制造企业,精准补齐了福州光电产业链的中游短板。

“目前,我们的皮秒激光器相关成果带动新增经济效益2200万元,订单覆盖福建及长三角、珠三角的新能源汽车等企业。”任策表示。

任策团队的成果,正是闽都创新实验室核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实验室就是要做‘政府不能做、高校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情。”中国科学院院士、闽都创新实验室研究员洪茂椿将其发展思路总结为“破解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和产业化‘最初一公里’”。

五年来,实验室在成果转化、原始创新、人才培育上持续突破,累计自主引进15个高水平研发团队,汇聚520余人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80多项,完成重大创新成果30多项;转化成果200多项,孵化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300多亿元。

“下一个五年,希望能够凝聚一批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将闽都创新实验室建成国内一流、并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光电信息领域材料和器件集成与应用综合研究创新平台。”洪茂椿许下期望。(人民网“行进中国”福建调研采访团:谢星宇、杨灏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