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买车那点事, 车商画大饼! “终身质保”的套路, 我替你全扒了

  • 2025-08-03 16:24:16
  • 834

前几天,朋友王先生得意地说:“刚换了电车,终身质保!”那语气活像捡了张免费护身符。可上周他车辆异常送修,却被车商冷冷告知:对不起,您脱保了。

王先生懵了:明明还在质保期,咋就被踢出来了?

说实话,车企高举的“终身质保”、“超长质保”大旗,不知忽悠了多少像王先生这样的消费者。今天咱就来好好拆解一下这些承诺里的弯弯绕绕,买新车的时候也好擦亮眼睛,别把“终身保障”变成了终身枷锁!

第一道“门” :首任车主专享,转手就作废

这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套路,白纸黑字写着“三电终身质保”的权益,只适用于第一位车主。你打算开两年换车?可以,但别想着这价值好几万的保障能跟着车一起转手。二手车买家只能享受国家强制规定的8年或12万公里三电质保,而厂家承诺的“终身质保”基本成了废纸一张。

比如市面上某几个国产新能源品牌,主打服务却是为原车主的保障买单,一旦车辆交易,高价购置的保障就立刻化为泡影,对二手车主而言实在不公平。

第二道“锁”:指定维保渠道,出门就被卡

有些厂家表面给你自由,说“终身质保”,但条款里却有一句轻飘飘的话:“请在我家授权的维修服务网络点进行维修保养”。别以为这是建议书,这根本是霸王条款!你要是在外面小店换了块玻璃、喷了个漆,一旦后期车辆三电出了问题,车商就可能拿出条款拒绝保修!

某新能源车主曾因去非授权店做了空调滤芯更换,结果被拒绝质保维修电池问题,真是让人憋屈。这无异于把我们的爱车强行与官方售后点锁死,表面上送保障,实则是锁住了我们的选择权。

第三道“槛”:里程年限条件,用多了就没

免费质保?你想得太美了!比如某款德系插混车写明“终身质保”,却夹着小字:“车辆每年行驶里程不得超过3万公里”——普通上班族也可能会超这个数,人家分明是在给长途驾驶用户挖坑!

还有一个潜规则:“整车质保期限”往往远低于“三电系统终身质保”。你的车身和底盘在五六年之后就不再被保障,核心动力保障却还在;到时候动力系统故障你免费修,可边上断了个悬挂连接?对不起,自掏腰包吧!

第四招“躲”:天灾人祸不可保,解释在他们手里

就算你乖乖遵守所有条条框框,还是可能栽在这一条上。极端天气(如严重洪涝灾害)、意外碰撞、不当改装...都可能成为厂家躲避责任的说辞。条款里的措辞通常模糊不清,“最终解释权归厂家所有”更似一柄悬顶利剑。

曾有车辆在暴雨中涉水后出现电池故障,厂家咬定是“涉水行驶操作不当”而拒保,用户维权路漫漫无期。

怎么躲开这些“免费陷阱”?

别被“终身”二字冲昏头,购车时多做点功课吧:

1. 细读手册胜过听销售忽悠: 买车前主动索要《保修保养手册》,翻到三电系统质保相关章节,重点看权益范围、限制条件和免责条款。

2. 问清维保地点“自由”: 是否允许你在外面做日常保养?玻璃贴膜等会影响质保吗?白纸黑字问好写清!

3. 规划车辆使用周期: 你是否长期自用?打算开多久换车?如果频繁换车,所谓的“终身质保”就是镜花水月。

4. 咨询真实用户服务体验: 在网上论坛或者车主群里了解一下用户真实体验,厂家的服务承诺履行得如何?

免费最贵!所谓终身保障更需看透其中玄机。

车企精心设计“终身质保”绝非做慈善。它用看似高额的保障锁定了消费者在官方渠道的长期售后消费,更限制了爱车的自由流转。这份“免费保障”背后,藏着品牌绑定和售后垄断的现实本质。

说到底,“终身质保”这四个字被镀上的金边,一半靠服务支撑,另一半靠文字包装。下回再看见类似的宣传,别只被口号打动,拿出你的放大镜好好研究那些小字,因为真金白银的服务条款才是最实在的保障凭证。

你的爱车质保有过奇葩拒保经历吗?快来吐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