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 2025 杰弗里・辛顿: 是否数字智能会取代生物智能?

  • 2025-07-28 16:03:24
  • 555

60 多年来 AI 存在两种范式:一种是逻辑型,另一种以生物为基础。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主论坛于 2025 年 7 月 26 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银厅举行,上海广播电视台第一财经主持人黄伟担任主持。

他提到本届大会主题是 “智能时代,同球共济”,指出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既带来巨大机遇,也带来未知风险和挑战,亟需全球携手应对。随后,他介绍了首位演讲嘉宾 —— 图灵奖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双料得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名誉教授杰弗里・辛顿,称其为 “深度学习泰斗、神经网络之父”,并引出辛顿关于 “是否数字智能会取代生物智能” 的分享。

杰弗里・辛顿从 AI 的发展路径展开,提到 60 多年来 AI 存在两种范式:一种是逻辑型,认为智能本质在于推理,通过符号规则操作实现;另一种以生物为基础,图灵和冯・诺依曼认为智能基础在于学习网络中的连接速度,学习优先于理解。他回顾了自己 1985 年的研究,通过为每个词设置不同特征,预测下一个词,试图结合两种理论理解人类对词的理解,而这一模式后续被班吉欧扩展、被计算语言学家接受,30 年后谷歌 Transformer 和 OpenAI 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如今的大语言模型正是这一思路的延续,通过更多输入、更多神经元层和复杂交互模式发展而来。

他认为大语言模型与人类理解语言的方式相似,都是将语言转化为特征并整合,并用乐高积木类比 —— 词像多维度乐高,通过特征互动理解意义,这与符号型 AI 的固定符号操作不同。

接着,他对比了数字智能与生物智能:生物智能(如人类大脑)是模拟型,知识难以高效传递,每秒最多传递 100 个比特;数字智能是数字型,可通过拷贝、权重平均等快速分享知识,速度达数十亿比特。他担忧 AI 可能比人类更智能,但也肯定其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价值,指出无法消灭 AI,需训练其 “向善”。

尽管各国在网络攻击等领域难合作,但各国在 “防止 AI 统治世界” 上有共同目标,提议全球主要 AI 国家建立网络,研究训练 AI 向善的方法,这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且各国可在此合作。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